【人物名片】
林正,2013年进入厦门轨道集团,在建设分公司从事土建专业工作至今,现任土建资深技术主管,厦门地铁3号线南延段一工区项目经理。
林正(左)在施工现场向施工单位工作人员了解车站围护结构施工进度。
(相关资料图)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朱俊博 图/厦门日报记者 王协云)走出地铁沙坡尾站施工场地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记者看了眼手表:18时15分。就在一个小时前,记者在工地现场的办公室里旁听了一场关于沙坡尾站管线迁改的协调会,重点协调盖板位置管线迁改问题。
像这样把会议开到项目现场,是家常便饭,这是记者在现场跟踪的真实写照——只要现场遇到了问题,就现场协调解决,绝不拖拉。
11日,本报记者跟随厦门轨道集团建设分公司土建资深技术主管、厦门地铁3号线南延段一工区项目经理林正,记录他一天的工作。
这个项目经理很严格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目前的施工方案我觉得需要再商榷,如果要采用大管棚技术,需要保证掌子面(即开挖地铁隧道工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的稳定情况!”
2月11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地铁3号线南延段工程土建施工一工区项目部,刚踏入办公室便赶上了这场激烈的讨论。
原来,林正和参建单位代表正在讨论地铁3号线南延段工程厦曾区间(厦大白城站至曾厝垵站区间)暗挖区间矿山法施工方案问题。
厦曾区间是组合工法施工,其中暗挖区间约200米,采用矿山法施工。他们讨论的便是矿山法施工的重难点,是否将大断面开挖的隧道掌子面前的管棚超前支护,由原来的10米一截改为30米一截。
“目前掌子面的设计宽度为15米,高度近11米。如果管棚改为30米一截,将大幅度加固地层、稳定拱顶及掌子面、减少地表沉降。”面对参建单位代表提出的方案,林正沉思良久说,“该方案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工期,但我们不能仅从常规经验出发,厦曾区间地质有其特殊性,如果实行该方案,我们需要邀请专家论证,最大限度降低潜在的施工风险。”
这个项目经理很忙碌
马不停蹄奔波工地一线
采访林正时,容易被电话“打断”。“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我马上到现场。”下午3点20分,接到电话后,林正立刻出发前往地铁厦大南门站的施工现场,处理一个突发状况。
林正戴上红色安全帽,裹了裹运动外套的衣领,赶往工地。记者注意到,林正穿的是运动服,他笑着解释道:“运动服耐脏又舒服,很合适跑地铁工地。”
地铁厦大南门站施工现场正在开展围护结构的槽壁结构作业,但三轴搅拌机却暂停了作业。
“咋回事?”“水泥现在还没运过来,已经一个小时了。”现场技术员说,由于水泥的“迟到”,无法达到槽壁加固的标准,进而暂缓了作业。
见状,林正赶紧掏出手机,联系水泥厂家及工地物资部。1小时后,水泥到位,三轴搅拌机恢复作业。
离开前,林正嘱咐参建单位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施工队负责人,督促加强工序衔接,补足物资,争取第二天把进度追回来。
下午5点,林正离开地铁厦大南门站,又马不停蹄赶到地铁沙坡尾站的工地进行巡查。
这个项目经理很乐观
期待通车载客的那一天
林正所在的地铁项目标段,承担着三座车站、一条盾构区间的施工任务。
“工地上每天都有突发情况,项目经理其实就是总调度,把控施工现场技术服务和质量管理的所有问题。除了巡视工地以外,还要负责协调各种事宜。”林正说。
以地铁沙坡尾站为例,车站横跨沙坡尾避风坞,因此施工期间需对避风坞进行围堰施工。目前,围堰施工的技术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论证,但施工前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林正说,目前正抓紧推进施工前条件验收,预计2月底前开始围堰施工。
开完管线迁改的协调会,夜幕降临,林正的工作依然没有结束,还有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图纸的审核、施工计划的更新等工作,“很多资料需要整理,吃完晚饭后,我还要继续加班。”林正说,“干工程,加班加点是常态,不过我常常想,等3号线南延段通车载客的那天,我们的辛苦是很值得的。”
●项目简介
地铁3号线南延段工程厦大南门站施工现场。
厦门地铁3号线南延段,全长8.5公里,为既有3号线(火车站至蔡厝段)的延伸线,于2022年1月4日正式破土动工。该线路起于沙坡尾站、止于厦门火车站,设有沙坡尾站、厦大南门站、厦大白城站、曾厝垵站、上李新村站等5座车站,沿线覆盖世茂商业圈,辐射厦港和曾厝垵片区优质旅游资源带及生活区,建成后将发挥缓解厦门本岛西南沿岸旅游、通勤交通压力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