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喇叭做成大产业,是丰顺电声产业最短小精悍的简介。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小喇叭,为丰顺这座山区县带来了40余年的繁荣。
高光时刻在2017年。这一年,丰顺电声产业成为梅州市首个县级百亿元产业。此后,又连续3年取得超百亿元的好成绩。
(资料图片)
丰顺电声产业带动县域经济提速奋进,图为一电声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邱俊璇,丰顺县培英电声有限公司负责人,在20世纪70年代入行,见证了丰顺电声产业的起落:“丰顺电声行业发展早、市场广,靠着独特的优势一路发展,优势愈加清晰,短板逐渐显现。”
在经历快速上升期后,丰顺电声产业略显疲态,在2022年实现总产值约60亿元。
褪去百亿产业光环,转型势在必行。政府在发力,企业在努力,丰顺电声产业在寻找重生之路。“传统基础不能丢,现代化转型不能停。”这是丰顺电声人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
威水史
打造出梅州首个县级百亿产业
喇叭城,是一些老客户对丰顺的称呼。
上世纪70年代初,丰顺县第一家电声企业在汤坑镇诞生,为国营汽配厂生产配件。尽管后来国营汽配厂倒闭,但来自珠三角的配套需求,让丰顺电声产业如沐春风,迎来快速的发展。
“当时还没有企业这一说法,我们都叫它‘小作坊’。”丰顺县电声商会会长谢文胜,见证了这些小作坊一步步壮大起来,“小作坊利用毗邻潮汕的地缘优势,以来料加工方式办起了街道小厂,至上世纪80年代时发展成镇办喇叭配件厂。”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越吹越旺,一个个电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丰顺县培英电声有限公司(下称“培英电声”)便是其中之一。
“公司在1979年成立时只有十多人,主要生产五金配件,一年产值才2万多元。”邱俊璇仍然记得企业初创时期,生产车间条件简陋,仅有几台加工设备,更多是依靠人工手动组装。
丰顺电声产品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丰顺县供图
随后,培英电声开始自己组装整机产品,拓展代工市场,开发了汽车音响扬声器、功率放大器、收放音组合机、多功能车载播放器等产品系列。如今,培英电声已成为丰顺电声行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达20亿元。
除了入行早,出口贸易是丰顺电声产业崛起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泰昌科技、培英电声为代表的电声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收获了一批客户。”谢文胜认为,这一举措让丰顺电声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并影响至今。
与此同时,丰顺电声企业瞄准产业链各个环节,以链主带动小微企业抱团发展,使得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配套不断完善。
岁月沉淀,小喇叭奏响大产业。2017年,丰顺电声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梅州首个县级百亿产业。当时,当地有电声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3.8万人,有扬声器配件、多媒体音响等5000多个规格的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丰顺电声产业随后连续3年实现产值超百亿元。“在电声行业,丰顺制造不简单。”当时流行的一句话,至今印证着丰顺电声产业的辉煌。
“丰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电子产业聚集区,基本上形成了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中小型企业为主体、微型企业为支撑的上下游协作的产业体系。”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立新认为,丰顺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聚集性和带动性,并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格局。
瓶颈期
产值缩水产业承压挑战不断
丰顺电声企业大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赚的往往只是劳动力剩余价值,极容易影响企业再生产的资金积累,限制企业的发展空间。
一名从事电声企业数十年的退休工人说,巅峰时期,丰顺大多数电声企业基本以加工、组装为主。
花无百日红,当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外贸形势生变,丰顺电声产业开始失去竞争优势,出现了“赚吆喝不赚买卖”的发展怪象。
不可否认,产业集而不群,大而不强、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含量偏低、产品附加值低、以加工贸易为主,技术和市场基本都依赖国外,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和领军企业等问题,无不牵制着丰顺电声产业的前行。
回看丰顺电声产业的发家史,类似的一幕也有过。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以承接海外配件订单或贴牌生产为主的丰顺电声企业措手不及。当年上半年,丰顺电声企业订单量同比下滑超过50%。
“小而散的问题突出,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相当严重。”谢文胜说,从那时起,政府有意识引导成立行业商会,推动企业抱团发展、转型升级。“慢慢地,丰顺电声产业有了新的发展面貌。”
时隔多年,需要清晰看到,摆在丰顺电声产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与当初相比,数量多且复杂。
“企业的传承也面临着问题,电声二代接手的并不多。”谢文胜语带惋惜地说道。
2022年,丰顺电子电声产业总产值约60亿元,电声企业(含个体工商户)740多家,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生产产品达1万多个规格类型,涵盖了电声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产品。
从数据变化来看,丰顺电声产业没有太多进步。
“市场竞争大,产品附加值低,劳动成本不断上涨,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赚吆喝不赚买卖”的发展怪象,令丰顺一众电声小厂商头痛,不少龙头企业家同样谈之色变,叹声四起。
运营成本不断上涨、供需不平衡,丰顺电声企业难以避免面临着销售额、利润率双下降的压力。
“在国际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全球贸易放缓,传统外贸渠道也越来越不灵了。”丰顺县县长罗达祥直言,丰顺电声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机遇与挑战并存。
求突破
政企合力造新优势重振雄风
“对电声产业市场还是持续看好的。”邱俊璇的语气很坚定。这是丰顺老一辈电声人坚守的理由。
面对市场的起伏,丰顺电声人并不迷茫。他们说,丰顺电声产业又到了需要政企一起加油鼓劲的重要阶段。“需要我们企业家,需要政府部门共同发力。”
事实上,丰顺电声产业的起步、步入高峰,都离不开政府助力。
在冲刺百亿产业时期,丰顺县先后制定出台《丰顺电声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2017年丰顺县落实省创新发展“八大抓手”工作要点》《丰顺县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试行)》等一系列措施支持产业发展,同时联动行业协会、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促成战略合作,以良好的营商环境招商引资,以优质的配套服务聚才引智。
凭借着完整的电声产业链,扎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丰顺吸引了广东讯源实业、深圳双十科技等一批电声产业链企业入驻,不断提高电声产业链的发展韧性。
四十不惑,要想重振丰顺电声产业雄风,举措必须更加有力——呵护行业生态、形成比较优势,巩固“拆不散,也搬不走”的产业链。
7月15日上午,2023国际音频技术博览会(IAT2023)开幕式在深圳前海万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上,丰“声”计划正式启动,深圳市音响行业协会与梅州丰顺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
何为丰“声”计划?为何在此时启动?
罗达祥对此做了解释:“丰顺县委托中国音响行业最权威、最头部的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编制的《丰顺县电声产业发展规划》,站在国际性、战略性、市场性、专业性、可操作性的高度,帮助丰顺电声产业把脉支招、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政府和丰顺企业进一步拓宽思路、打开视野、提升境界,将在上海举办的2024中国国际音频产业大会上正式发布。”
与此同时,丰顺电声产业发展在制造业当家、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等机遇中迎来众多利好。
省级层面,电声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项目列入了全省2022年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丰顺县电声产业集群”上榜2023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市级层面,坚持制造业当家,印发《梅州市电声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利用丰顺作为全国电声产业重要生产基地优势,依托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中万洋众创城项目、“国际声谷”项目和丰顺县电声产业配套基地项目建设,有序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带动平远、兴宁等地电声产业加快发展。
政府动起来了,企业同样没有“坐、等、看”。
从发展意识转变,丰顺电声企业由生产五金配件向组装产品跨进,逐步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丰顺是生产基地,在深圳有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邱俊璇说,这种模式已经属于常规操作,“我们就是要借助外面的力量,打造更多属于丰顺的本土电声品牌。”
从生产方式转变,丰顺电声企业凭借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驱动,一手练“内功”,一手抓订单,在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和扩大再生产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技术来打造核心竞争力。
从品牌市场突破,丰顺电声产业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加快数字化转型,用好电声产业设计中心和电声品牌推广中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电声之都”。
“要实现怎样的目标?电声行业从业者只要想找电声配件,就会想到丰顺,就必须到丰顺来。这要求丰顺的产业配套、产品质量满足种种需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罗达祥为丰顺电声产业的未来描绘了蓝图。在他看来,一笔一笔描绘,蓝图终将实现,呼声也将迎来新的掌声。
对话
梅州市丰顺县电声商会会长谢文胜:
紧抓时代风口做好数字化转型
随着疫情防控的调整,对外贸易的环境进一步改善,丰顺电声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巅峰时期,丰顺电声产业产值曾超过百亿元。如今,面对新环境与新机遇,丰顺电声产业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在谢文胜看来,丰顺电声产业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从微观层面来看,当前电声企业生产利润有所下滑,企业必须创出新路,来实现收入的增长;从宏观层面看,电声产业已进入瓶颈期,急需跳板来实现质的飞跃。”
2022年,电子电声产业总产值约60亿元。2023年电子电声规上企业33家,上半年产值约17.1亿元,占丰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4.6%。这些数据无一不在提醒着企业与政府:传统基础不能丢,现代化转型不能停。
“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在于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比如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加速产品迭代、提升制造的自动化程度等。”谢文胜说。
转型的愿景虽然美好,现实却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一些企业的体量与资金无法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担心转型后,生产情况无法达到预期。”谢文胜认为,数字化转型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条心干到底。
“企业要破除陈旧观点,采用先进制造理念和生产模式,重点运用物联网、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对电声产品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推动电声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政府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配套,让企业无后顾之忧。”谢文胜表示,电声头部企业在纵深发展之余,应紧跟市场化的浪潮,加强创新研发,尝试探索新产品。
谢文胜提到,丰顺县委县政府、丰顺县电声行业商会协会一直积极联系各地音协、各地商会,以获取更多信息,推动电声行业发展,思路和举措都是落地有效的。他建议,企业也应该及时获取市场化前沿的信息,从中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抢占发展先机,同时加大创新技术的投入,以创新打造拳头产品。
此外,在强链方面,还应注重产品应用端的延链补链,有重点有针对性招商引资,围绕全链条营造丰顺电声产业生态雨林,开出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花。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黄培强 梁时禹
【作者】 黄培强;梁时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